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您知道宣桥镇海关上个月查获的那批"入口玩具"吗?打开集装箱一看,底下藏着200台未申报的Switch游戏机。更离谱的是,货主老陈到今日还嘴硬:"我就是帮友人捎带点东西,咋就犯法了?"这事儿听着耳熟不?今天咱就掰扯掰扯,假若在宣桥镇摊上这种事,到底该怎么找律师救命。
您可能以为走私得是倒腾汽车、珠宝才算,切实啊,当初海关查的最多的反而是日用品。去年宣桥镇查处的案件里,65%的涉案物品单价不超过500块。比如说:
我去年经手过个案子,顾客从日本寄回5箱纸尿裤,里头夹带了2包成人口罩。海关直接按"伪报品名"扣货,差点被定为走私。重点在于主观故意,不是货值大小。后来律师找到顾客和代购的聊天记载,证实确实不知情,这才免了刑责。
上个月有个典型案例,某公司入口的"制造业轴承"里夹带医疗器械整机。报关行咬定是顾客故意瞒哄,终局律师调取微信记载,发现双方沟通时用的都是行业黑话。最后靠《进出口商品编码协调制度》注解条款翻了案,您说这专业度多重要?
举一个反面教材:宣桥镇某物流公司老板,图便宜找了个民事律师。终局这老兄把《海关法》第82条和《刑法》第153条搞混了,差点把行政案件弄成刑事案。专业的事真得找专业的人,就像您不会让牙医来做心脏手术对吧?
宣桥海关办案有这几个关键节点:
去年双十一期间,有家电商在货物被扣第2天就找到律师。连夜整理出300页的采购合同、物流单据和平台交易记载,硬是把涉案金额从150万压到50万以下。反过来看某海鲜入口商,拖到第10蠢才举动,连货物样品都没保住。
您猜海关当初怎么查案?他们有个"三位一体"取证法:
去年有个案子特殊有意思:当事人手机里删了条"晚上十点接货"的新闻,海关通过恢复经营商数据定了罪。后来律师发现接货时间比货物抵港时间还晚两天,这才推翻关键佐证。因而啊,时间戳能救命也能要命。
当初检察官都爱推认罪认罚,但这里头学识大了去了。宣桥镇去年有32%的案件走了这一个程序,但23%的当事人后来反悔。为啥?由于没搞懂:
我教您个绝招:签认罪认罚书前,务必让律师做这三件事:
① 核对海关《核定证实书》的计税公式
② 确认扣押清单与实物是不是一致
③ 评定公司后续经营影响
去年有家玩具厂老板,在律师指导下把"走私个别货物罪"转为"违规申报行政案件",虽然罚了80万,但保住了海关AA信誉等级。当初人家照样做进出口生意,这就是会算账的主儿。
说白了,在宣桥镇这地界做外贸,得把海关法规当祖宗供着。那些以为"小事一桩"的主儿,最后都在看守所里学《刑法》注释呢。您假若真摊上事了,记住这一个理儿:找律师要趁早,挑人要门儿清,佐证得扣细。别学那个游戏机案的老陈,货都快拍卖了才想起来找援军,黄花菜都凉透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