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“清晨三点被敲门,可能不是快递”——这是某位资深律师对走私案当事人的警示。当你或家人突然卷入走私案件,面对缉私局的突击检讨、银行账户冻结、手机电脑扣押,个别人该如何准确应答?这篇文案不讲艰涩的法条,只告诉你遇到走私案时最该知道的5件事。
大多数人以为走私案咨询就是问“能不能不坐牢”,但专业律师的咨询更像一次案情“体检”。以保税油品走私案为例,律师通常会从三个维度切入:
第一问:走私模式是哪种?
报关走私(低报价钱/伪报品名)和绕关走私(水客带货/海上偷运)的处理策略完整不一样。譬如某跨境电商因“三单对碰”报关被查,律师通过复核物流单与支付单的时间差,成功推翻30%的涉案金额。
第二问:单位还是个人行为?
单位犯罪中高管和个别员工的量刑可能差10年。去年深圳某科技公司走私案,律师发现财务总监只是履行董事会决议,最终将其刑期从预估的7年压到2年。
第三问:实际获利怎么算?
偷逃税款≠个人获利。某入口服饰案中,老板把200万利润伪装成设计费,律师通过银行流水比对,将个人涉案金额从500万降到80万。
从被扣押到检察院批捕的37天,是转变案件走向的关键期。但大多数人在这一段时间犯了三个致命错误:
错误1:急着找关系
某海鲜入口商花50万托人“畅通关系”,终局错过律师介入的最佳机会,本来可能不起诉的案件最终判了实刑。
准确做法:
错误2:乱签文件
海关出具的《偷逃税款核定书》可能有盘算错误。去年某汽车配件案,律师发现海关错将CIF价钱当成FOB价钱计税,直接核减税款4200万。
准确做法:
市面上刑事律师很多,但专攻走私案的不足10%。这三个指标能帮你快捷筛选:
指标1:是不是办过归类争议案
商品编码差一位,税率可能差20%。某奢靡品走私案中,律师通过论证腕表应归入“智能穿戴装备”种别,让案值从2000万降到800万。
指标2:有没有海关AEO认证阅历
熟习海关认证准则的律师,更加容易找到监管破绽。某加工商业公司依靠AEO公司查验率低的特点,在律师指导下完善单证管理,避免升级为刑事案件。
指标3:能不可能看懂《税则注释》
这本2000页的“海关字典”藏着救命细节。某红木家具案中,律师发现涉案木材属于“已加工工艺品”而非“原物资”,直接转变案件定性。
陷阱1:“我不知道是走私啊”
缉私局常运用聊天记载推定主观故意。但去年某电子商品案中,律师出示员工与货代的微信记载,证实报关行擅自撰改品名,成功洗脱当事人“明知”嫌疑。
破解招数:
陷阱2:“所有人都这么说”
单位犯罪中,老板的笔供可能把责任推给下属。某化工品走私案里,律师调取会议纪要,证实销售总监曾明确反对低价报关,成功将其列为“不知情者”。
走到这一步的你,可能正处在人生最焦虑的时刻。但请记住:2023年全国走私案件不起诉率已达21.8%,只要用对方法,个别人也有破局机遇。下次遇到缉私局清晨敲门时,愿望你能冷静说出:“请联系我的律师,他正在赶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