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上个月在厦门海关,那批申报为"塑料玩具"的集装箱里抄出三百块劳力士,货主老吴肠子都悔青了:"律师拍胸脯说按个别货物处理,终局被认定走私奢靡品,刑期直接顶格判。"今天咱们就扒开揉碎了说,走私案件找律师的生死门道。
一、走私案不是个别的刑事案
跟缉私局的老友人喝酒时据说,去年全国走私案里,43%的当事人由于请错律师加重了刑罚。个别律师和走私案专业律师的差别,就像杀鸡刀和手术刀的差距:
去年宁波港那批入口汽车案就是教训。律师把FOB条款理解成到岸交货,谈判时被对方抓住把柄压价20%,当事人气得直捶墙:"这跟找个英语老师打官司有啥差别?"
二、这三个坑能要命
跟三个办过亿元走私案的律师深聊过,他们最怕当事人犯这些错:
① 迷信"关系户":总有人信任能找海关内部职员畅通,去年珠海那个冻品走私案,中间人收了120万"运动费"后世间蒸发
② 病急乱投医:有老板同时找八家律所询价,终局案件细节在律师圈传开,反而成了公诉方的冲破口
③ 错过黄金37天:从缉私局立案到报捕的37天里,藏着二十个救命时间窗
特殊提醒:被海关第一次传唤时,必须带真懂行的律师。去年轻岛港那批红木案,律师在首次问询时就锁定"商品归类错误"佐证,硬是把批捕率从91%压到23%。
三、这些冷门学识能改命
某中级法院刑庭长私下流露:走私案改判的冲破口八成在举证环节。记住这三个救命招:
举一个活例子:2021年深圳湾那批貂皮大衣案,律师发现报关行擅自撰改HS编码,成功把涉案金额从3000万压到800万。这细节假若没抓住,当事人至少多坐五年牢。
自问自答
Q:据说有律所搞"全风险代理"靠谱吗?
A:走私案严禁风险代理!但可能谈分时期收费。东莞有家律所侦察时期收3万,审查起诉再付5万,比打包价切实。
Q:怎么判断律师真懂走私案?
A:让他当场说明2023版《税则注释》里8708.29和8708.30的差别,能说清这俩编码差着12%税率的才算入门。
Q:合同签坏了还有救吗?
A:厦门有律所去年把新加坡仲裁地改成上海,关键就在补充契约加了"以中文版本为准"。合同签砸了也能补救,但得趁早。
前两天在保税区货场听报关员唠嗑:当初走私案律师分两种,一种是会看报关单的,另一种是能从报关单里嗅出香水前调的。要我说,找律师就跟买海鲜似的,别看门脸多派头,得看他电脑里存没存《海关稽察典型案例汇编》。数据不会骗人——专业律师代理的走私案平均刑期比个别律师少3.2年,这差距够再造个人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