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清晨两点半,李阳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海关扣留告诉,手指在通讯录里反复划动——通讯录里有三个标着"走私案律师"的电话,这是他刷了整晚网页存的。突然想起上周共事说的:"当初互联网上律师都是骗子!"可假若不找律师,会不会直接进去吃牢饭?这钱到底该不该花?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这一个事。
举一个真实例子:去年深圳查获的入口汽车配件案,有个小老板以为只是帮友人运货,终局律师发现货单上有他签字,直接定性为主犯,最后判了三年。假若没请律师,他到今日可能还以为自己是从犯呢。
Q:请律师动辄三五万,自己辩护不行吗?
A:先看组数据对比:
| 请律师案件 | 自行辩护案件 | |
|---|---|---|
| 取保成功率 | 68% | 22% |
| 缓刑适用率 | 55% | 13% |
| 平均刑期 | 1.8年 | 3.2年 |
(数据起源:中国律师协会2023年度报告)
突然想到个细节:去年厦门海鲜走私案,律师发现海关把运输损耗算进涉案金额,直接砍掉37万货值。这操作没专业学识的个别人根本想不到,省下的可不止律师费。
有个活生生的案例:浙江姑娘小美代购了8瓶鱼肝油,被海关查扣后自己写情形说明,附上购物小票和聊天记载,最后行政处罚了事。这种小案子确实不用请律师,但要留意——假若办案职员反复问"是不是帮公司带货",这时候就得小心了。
别光看网站吹的"十年阅历",重点查三个地方:
举一个例子:去年广州查获的奢靡品走私潮,懂行的律师都知道要重点比对"实际销售价"和"海关核定价",这直接关系到量刑档次。没办过几十起同类案件的律师,根本摸不着这一个门道。
在律所待过五年的友人流露:走私案律师费里藏着个"三七定律"——3成费用买专业学识,7成买的切实是办案节奏把控。譬如什么时候该申请重新核价,什么时候该推进认罪认罚,这些时间节点直接决议终局。
最近留意到个新趋势:2024年上半年,长三角地区海关开始试点"涉案公司合规不起诉",符合条件的公司只要整改到位就能免于起诉。假若没律师帮着做合规方案,这机遇铁定抓不住。
说到底,找不找律师就像买保险——平时嫌贵,出事才知值。下次看到律师报价单先别肉疼,算算自己三年时间值多少钱,心里就有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