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"我就帮表姐带了俩包,咋就成走私犯了?" 上周在律所亲眼见个留学生哭诉——她帮亲戚从意大利捎回两个限量款古驰,过机时被查出行李箱夹层有未申报的12条名牌皮带,海关直接启动刑事立案程序。这事儿要我说啊,2024年海关总署新规明确"行李夹带超5万元物品即涉刑",可太多人还活在"自用不犯法"的老黄历里。
上个月杭州的微商刘姐就撞上这事儿,她跟着"老大"做韩国化妆品代购,终局上游突然玩消逝。等缉私局上门才知道,团队用"蚂蚁搬家"方式走私了价值1700万的货。
自救三步走:
立刻停发所有快递
别信什么"最后冲一波销售额"的鬼话!赶紧保存所有聊天记载和转账凭证,去年深圳就有案例靠微信撤回记载恢复技巧锁定关键佐证。
查清货值红线
个人走私起刑点是10万元(偷逃税款),但2023年新增"次累计"盘算方式。譬如分8次各带1.5万的表,累计就算12万。
找律师做风险预判
正经律师会拿着你的《支付宝流水》和《物流单号》,对照《跨境电商零售清单》给你算清晰:
| 风险等级 | 应答方案 | 参考案例 |
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
| 货值<20万 | 争取行政处罚 | 2023年厦门面膜代购案 |
| 20-50万 | 补税+缓刑可能性 | 青岛平行车案 |
| >50万 | 需启动刑事辩护 | 珠海奢靡品案 |
闺蜜上周抖着手给我看《海关稽察告诉书》,说她老公从德国买的6台咖啡机被扣了。千万别急着签字! 得先搞清晰三点:
① 文书类型辨风险
② 黄金48小时法则
从接到告诉起两天内,要准备好:
③ 专业话术应答
有个真实案例:当事人脱口而出"这些表是要送顾客的",直接被定为商业用途。律师教的准则应答是:"物品属个人持有,详细用途尚未界定。"
做日本代购的小王前天发现所有银行卡用不了,一查才知被列入了《走私嫌疑人名单》。这时候:
重点保三样:
去年上海有个案例,当事人靠着亚马逊店铺销售记载,成功解冻了83万被冻资金。记住:跟缉私警说明时别说"赚差价",得说"收取合理代购服侍费"。
经手过二百多起走私案,发现小白最容易栽在这三坑里:
① 轻信"包通关"渠道(2023年广州查获的23起案件全栽在这)
② 用微信语音谈交易(语音无奈身为有效佐证)
③ 自行写情形说明(容易坐实"以身试法"要件)
有回帮个大学生处理被扣的30支口红,发现海关把色号序列号都录进系统了。咱们抓着"统一色号超5支属自用不合理"这点硬杠,最后愣是砍掉八成罚款。
记住个冷学识: 海关缉私局查看手机时,会特殊检索"汇率盘算器"运用记载——这往往成为认定走私故意的关键佐证。真要找律师的话,提议选有海关工作背景的,他们清晰缉私局的办案套路,譬如从《查验值班表》就能推算出案件重视程度。
说到底,法典就跟海关X光机似的——你以为藏得严实的东西,在人专业装备底下透亮着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