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最近发现个怪景象:友人圈里三个律师不约而同改行做外贸。这年头,连法典精英都开始倒腾集装箱了?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,手握法槌的人玩转海关到底靠不靠谱。
转行热潮为哪般?
上个月参加校友会,五个做诉讼的师兄师姐里有三个在打听外贸途径。问起原因,在律所熬了七年的陈律师脱口而出:"当初离婚官司都得直播带货式揽客,不如去赚美刀畅快!"
仔细想一想确实有门道:
不过真像他们说的这么美妙?咱得扒开光鲜表面看实质。
律师转行的三大撒手锏
要说优势,这帮法典人还真有几把刷子:
去年就有现成例子:深圳李律师转行做医疗器械出口,靠着对FDA法规的熟习,硬是把竞品挤出了北美商圈。他自己调侃:"以前给顾客改合同,当初给自己改福气。"
必须跨过的三道坎
但别以为有法典背景就能躺赢,这几个坑躲不过准翻车:
第一关:供应链玄学
律所里注重佐证链,外贸圈风行"看天吃饭"。浙江王律师去年做圣诞礼品,明明合同签得点水不漏,终局义乌工厂突然停电,直接错过船期赔了30万定金。
第二关:文明差异暴击
法庭上注重条理碾压,中东顾客谈生意先唠三小时家常。转行做汽配出口的赵律师吐槽:"比给法官写辩护词还累,得学会从咖啡浓度判断顾客诚意。"
第三关:身份转换阻碍
最要命的是思维惯性。有次行业沟通会上,某前律师启齿就是"我方反对""请对方举证",把合作谈判整得像庭审现场,吓得采购经理直冒冷汗。
真实案例解剖室
问:律师转外贸成功率到底多高?
答:看转型姿势!这里还有两个典型案例:
成功派
张律师(化名)深耕海事纠纷十年,2019年转做冻品入口。依靠对《海商法》的熟习,专接高难易度生鲜订单,当初公司冷库规模华东前三。秘诀是:"把每批货当成案件佐证链来管理。"
翻车派
某红圈所合伙人带着团队杀入跨境电商,终局由于太较真平台规则,半年被罚没20万保证金。血泪教训:"不可能用法庭那套硬刚亚马逊算法!"
转型对照表
怕你们记不住,直接上个对比清单:
| 律师职业病 | 外贸必备技巧 | 破解方法 |
|---|---|---|
| 凡事讲佐证 | 商业直觉判断 | 参加行业展找感觉 |
| 风险规避优先 | 适当冒险精神 | 设立风险准备金 |
| 单兵作战本事强 | 供应链协同本事 | 从小组件采购开始练手 |
商圈新风向预警
2023年外贸圈最大变动——合规成本飙升。欧盟碳关税、美国UFLPA法案、东南亚原产地新规...这时候法典人的优势就突显了。
广东某律所出身的商业公司老板流露:"当初帮顾客过审拿到的服侍费,比单纯卖货利润还高。"看来这波转型潮,早鸟们已经吃到螃蟹了。
独家数据放送
据海关总署非公开调研:近三年转型外贸的律师中:
最回味无限的是,成功者普遍有个共性:忘掉自己是律师。这话听着冲突?切实道理很简略——既要善用法典武器,又要别被专业身份困住四肢。就像那位把公司做到上市的前刑辩律师说的:"在商海里,好用的器械箱里不能只有锤子。"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