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「电视剧里律师拿着放大镜看古董就能翻案,真的假的?」追完最近大热的律政剧《文物猎手》,我特意求教了处理过真实走私案的张律师。他指着办公室里堆成山的卷宗苦笑:「要真这么简略,我早改行鉴宝了。」今天咱们就扒开影视剧的华丽外衣,看一看真实的文物走私辩护到底怎么回事。
剧中主角总可能在拍卖行偶遇关键佐证,事实中的律师却在海关仓库吃灰。去年郑州中院审理的青铜器走私案,律师团队花了三个月才实现三项核心工作:
与个别走私案不一样,这一类案件往往卡在年代鉴定与流转证实两大死穴。就像剧中那个反转情节——看似明代的青花瓷,实为民国仿制品,这一个桥段还真有原型:2018年广州海关查获的「元青花」案,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让涉案金额直降90%。
《文物猎手》第五集演出的「偷换报关单」戏码,在事实中得这么操作:
北京某律所的真实案例更戏剧化:为证实涉案佛像属于宗派用品而非文物,律师不但找到1953年的寺庙捐献记载,还请来三位高僧出庭作证。这种操作成本惊人——单是宗派专家咨询费就花了15万,比电视剧里撕个申报单复杂多了。
剧中律师用紫外线灯发现报关单水印的情节,灵感应该来自2020年西安碑林案。真实案件中,律师团队做了三件电视剧没拍的事:
最颠覆认知的是量刑盘算规则:同样是走私一级文物,假若可能证实物品曾被合法交易,刑期可能从无期降到十年以下。就像剧中那个反转——拍卖行留存的流拍记载,竟成为减轻处罚的关键佐证。
| 电视剧手段 | 事实操作 | |
|---|---|---|
| 取证方式 | 单人暗访取证 | 申请侦察测验 |
| 鉴定速度 | 当场出终局 | 平均耗时87天 |
| 关键佐证 | 偶然发现的日记本 | 系统筛查12万份报关单 |
| 庭审反转 | 证人临阵倒戈 | 申请消除开法佐证 |
2023年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,波及拍卖行记载的文物走私案,改判率比个别案件高出23%。但别被电视剧忽悠了——真实庭审中像主角那样摔佐证属于扰乱法庭秩序,轻则被训诫,重则吃罚单。下次看到律师在法庭上耍帅的桥段,不妨想一想事实中的律师,可能正在为调取一份海关监控录像跑断腿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