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"友人家价值800万的渔船被扣在越南海域,找了三家律所都说管不了,最后竟被上海某事务所用菲律宾法典要回来了?"这事儿让我惊觉——原来海事律师这行藏着这么多门道。新手小白想入行,光知道《海商法》可不够,得摸清这些律所的看家本领。
上个月帮表弟处理货柜滞期费纠纷,我翻遍"新手如何快捷入行"攻略都没用。直到跟着某海事律所主任跑了趟海关,看他从船员排班表里挖出关键佐证,才清晰这行水有多深。
个别律所VS海事律所 差距能有多大?
个别律师可能连提单和运单都分不清,而专业海事律师能对着卫星航迹图说出门道。去年宁波港集装箱落海案,某大所律师坚持按货物价值索赔,终局海事律师祭出《汉堡规则》,愣是把船期损失策进去多追回300万。
| 个别综合律所 | 海事专业律所 | |
|---|---|---|
| 办案器械 | 合同文本+录音笔 | AIS航行记载+潮汐表 |
| 学识储备 | 民法典+合同法 | 6部国际公约+港口特殊条款 |
| 谈判对象 | 对方公司代表 | 国际保赔协会+船级社 |
【藏在案例库里的秘密】
有次参观某海事律所的档案室,发现他们给每个港口建了"闯祸指数"档案。譬如新加坡港的装卸工特殊爱罢工,鹿特丹港的雾天事变率比晴天高47%。这些数据平时不显山露水,关键时刻能救命——前年有艘船在土耳其海峡搁浅,他们就靠当地潮汐数据逆转了全责认定。
选律所三大雷区千万别踩:
据说某航运公司吃过血亏,找了个主打离婚官司的律所处理船舶碰撞。律师把责任划分写成夫妻财产分割,气得法官当庭摔了卷宗。这事儿在圈里传成段子,但也说明专业的事必须找专业的人。
灵魂拷问:大牌律所一定靠谱吗?
去年深圳游轮传染案就是个反面教材。某红圈所按海洋传染案思路索赔,终局漏算《MARPOL公约》里的免责条款,反倒让船东多赔了200万美金。后来换了个专做油污案的小所,人家搬出1992年基金公约,硬是把抵偿压回合理范畴。
有回跟老海员喝酒,他吐槽当初年轻律师连缆绳系法都看不懂。这话虽糙但理不糙——真正牛的海事律师得是"海上诸葛亮",既要懂《海牙规则》,又要会算货舱配载。像上海那家老牌海事所,合伙人里就有前远洋船长,看事变现场照片就能还原碰撞角度。
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景象:顶级海事律所应聘都需要考冷门技巧。譬如让应聘者背寰球主要港口的靠泊费盘算公式,或模拟巴拿马运河的过闸纠纷调解。这种变态考核虽然劝退不少人,但确实能筛出真懂行的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起,上个月有家中介推举所谓"海事法典包年服侍",收费只要商圈价三折。仔细一问,对方连《鹿特丹规则》和《维斯比规则》都分不清。这行当泥沙俱下的程度,简直比索马里海域还凶险。
当初假若有菜鸟问我怎么选所,我断定让他先查律所有没有处理过这三种案子:船舶优先权纠纷、共同海损理算、还有波及《国际海上避碰规则》的碰撞案。能同时搞定这三样的,基础算是行业硬通货。就像玩游戏要凑齐三神装,缺一件都可能被BOSS秒杀。
那天在律协官网扒数据发现个惊人事实:全国2000多家宣称能做海事案件的律所,去年实际处理过涉外航运纠纷的不到120家。更吓人的是,其中能把《约克-安特卫普规则》玩清晰的,用两只手就数得过来。这行当的隐形门槛,比设想中高太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