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"签合同时明明看过条款,怎么出事了才发现运输公司说的‘不可抗力’包括18种情形?"刚创业的小李盯着被海水泡坏的货物欲哭无泪。你是不是也遇到过相似迷惑?别慌,今天咱们就聊聊运输合同纠纷里律师能帮你做什么。
去年宁波海事法院审理的327起运输合同纠纷中,62%的争议都源于这三类条款:
举一个例子:2023年某服饰厂签的合同里写着"目的港无人提货需支付200%滞箱费",终局买家破产,律师硬是从合同说明角度把抵偿压到80%。因而,专业的人真能转败为胜。
上海某物流公司去年吃过大亏——他们以为"对方是老顾客"没及时起诉,终局超过时效直接败诉。这一个教训告诉咱们,该硬气时千万别犹豫。
条款解读:把艰涩的"承运人责任期间"翻译成人话
抵偿盘算:辨别货物实际价值和申报价值的抵偿差异
程序把控:避免在保全担保金上多花委屈钱
有个真实案例很有意思:某批电子商品运输受损,律师发现合同约定按重量抵偿,但货物实际是贵重芯片。最后通过举证特殊属性,硬是把抵偿额从8万谈到45万。
记得去年有个公司负责人图便宜找万金油律师,终局把本可协商化解的案子搞成了持久战。专业的事果然得找专业的人来做。
2023年海事法院数据显示:
(这里停顿下)说个扎心的事实:很多公司情愿花十万公关费,也不肯花两万请法典顾问。等到出事才清晰,防备成本可比治疗成本较低多了。
最近和从业20年的老律师聊天,他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入的话:"运输合同就像浮水衣,平时以为累赘,出事时才知金贵。"想一想确实是这样,与其在风浪里扑腾,不如上船前就穿好浮水衣。你说是不是这一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