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
  • 收藏网站

全国服务热线/微信:

15380780880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资讯 > 行业新闻

海外贸易哪些操作会踩法律雷区?

更新时间:2025-09-28 23:00:02|阅读:

义乌小商品城的张老板最近摊上大事——发往墨西哥的货柜被查出侵权商品,面临12万美元罚款。他冤屈地嘟囔:"我就是个倒货的,哪懂本国那些弯弯绕绕的法典?"今天咱们就运用真实案例拆解,外贸人最常踩的坑和救命律师该怎么选。


一、外贸人最易中招的四大法典雷区

1. 关税申报猫腻
去年宁波某公司出口健身器材,报关时把20美元/件的哑铃写成"塑料玩具"申报,终局被欧盟海关定义为讹诈,不但货物全扣,还被拉入黑名单三年。
重点:海关编码错报、原产地造假、低报价钱都属于高风险操作。

2. 学识产权暗礁
深圳某手机配件商在亚马逊卖"类AirPods耳机",被苹果起诉发明权侵权,判赔230万美元。更冤的是,他们根本不知道耳机盒的磁吸架构也有发明权保护。
救命招:发货前必查三大数据库——美国USPTO、欧盟EPO、WIPO寰球品牌库。

3. 支付条款埋雷
杭州李总接孟加拉订单时答应"100%后付款",终局对方收货后消逝。当地律师说:"依据《孟加拉货物交易法》,没书面合同最多只能追讨30%。"
血泪教训:付款方式得按国际商业惯例来,别轻信口头承诺。


二、什么样的律师真能救火?

案例对比表

情形个别律师反应专业涉外律师操作
货物被印尼海关扣留提议等告诉2小时内启动佐证保全+申请暂放行
遭遇美国337调查套用模板答辩状72小时实现侵权分析+提出规避设计
顾客申请仲裁按程序准备物资提前冻结对方离岸账户

去年广州真实案例:某灯具厂被德国顾客索赔品德瑕疵,专业律师三招翻盘:

  1. 找出合同约定的《CISG》第35条适用规则
  2. 供给国际认证机构的检测报告
  3. 举证对方超期提出品德异议

三、选律师防坑指南

资格四件套缺一不可

  1. 中国法典职业资格证(涉外民商方向)
  2. 国际商会仲裁院(ICC)培训认证
  3. 至少三年跨境纠纷处理阅历
  4. 熟习目的国最新商业法规

查底攻略

  • 上裁判文书网搜"律师姓名+国际商业纠纷"
  • 查律协官网看有无处罚记载
  • 要求出示近三年同类案件和解书/裁决书(隐去敏感新闻版)

上海某跨境电商吃过闷亏——花20万请的律师,休庭时才发现对方根本不熟习《美国统一商法典》第二章。当初他们选律师必考三道题:

  1. Incoterms2020中DDP和CIP的差别?
  2. 欧盟海关最新AEO认证准则?
  3. 沙特新出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有哪些变动?

四、烧钱也需要买的防备服侍

数据显示,防备性法典咨询能让纠纷率下降73%。这三项服侍最值:

  1. 合同审查:特殊关注争议化解条款(别傻傻约定去对方国家仲裁)
  2. 顾客资信调查:查清实际把持人+关联公司(很多老赖用空壳公司签约)
  3. 物流方案合规设计:波及中转港的要特殊留意当地特殊政令

有个做中东商圈的老板当初逢人就夸他的律师——去年提前查出科威特顾客关联公司被列入OFAC制裁名单,及时终止了500万美元订单,避免被美国二级制裁。


最新数据:中国贸促会统计显示,2023年上半年公司涉外法典咨询量同比激增189%,但仍有67%的外贸人遭遇纠纷时才常设找律师。记住,好律师就像消防器材,平时看着没用,关键时刻能救命。下次再有人跟你说"先经商,法典问题缓缓化解",你就该知道这跟酒驾时说"先开车,遇到交警再说"一样危险。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