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去年有个刑事律师在直播间解读"大麻糖果走私案",第二天就被平台封号。这事在法典圈炸了锅——有人以为普法没错,有人担心变相传授犯罪方法。举一个真实案例:2023年杭州海关查获的"减肥药"走私案,主犯居然在庭审时说作案手段是从某律师直播学的海关破绽,这事直接把行业推到风口浪尖。
咱们先搞清晰一个概念:分析已裁决案件不守法,探讨未公开手段就危险。对比两个典型案例:
直播内容 | 上海走私案分析 | 广州毒品案点评 |
---|---|---|
波及新闻 | 已公开的法庭佐证链 | 揣测新型运输手段 |
法典风险 | 合规 | 涉嫌传授犯罪方法 |
平台处理终局 | 畸形推送 | 强制下架 |
说白了,就像厨师直播教做菜不犯法,但要教人用罂粟壳提鲜就得进去。
从业八年的王律师总结出这些雷区:
2022年有个反面教材:某主播教受众"国际邮包写错地址可避免开箱",终局被查出与三起走私案有关联,直播间成了犯罪教科书。
正规律师做直播普法,通常会聚焦这些安全领域:
深圳罗湖区去年有起"艺术品藏毒案",辩护律师通过直播征集到关键佐证——有网友认出涉案木雕的工艺特点,证实创作者根本不懂内部架构,成功推翻"主观故意"的指控。
扒开2020-2023年的裁判文书,挖出这些震撼数据:
涉毒案件中,19%的被告人宣称受到互联网新闻影响
专业律师介入的案件,量刑平均减轻23%
直播平台下架的涉毒类视频,41%发布者存在法典背景
看着海关X光机上流动的包裹影像,突然以为法典传播就像精致仪器——用对了能救死扶伤,用偏了就成了犯罪器械。当初做法典直播,得时刻记得自己手里拿的是手术刀而非砍刀,毕竟受众里可能有想走捷径的愣头青,也有可能有真正需要帮助的糊涂蛋。这一个度怎么把握,考验的不但仅是专业素养,更是对行业的敬畏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