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"货船都到港三天了,对方就是不付尾款!"老李握着皱巴巴的合同在办公室急得转圈。这位做了二十年木材生意的东北汉子,怎么也没想到会在广东大朗港栽跟头。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一个让进出口老板们头大的海运合同纠纷,特殊是教你怎么找个靠谱律师来破局。
说白了就是海上运输时交易双方扯皮的事。常见的有三种幺蛾子:
上个月东莞某家具厂就遇上糟心事:说好到岸价(CIF),货轮在菲律宾中转时遇上台风,终局买方咬定货物受潮要砍价30%。这时候假若合同里没写明不可抗力条款,那可真是哑巴吃黄连。
别以为找个律师就能包赢,这三件事搞不清晰照样抓瞎:
举一个真实案例:深圳某电子公司去年通过大朗港出口装备,签合同时选了英国法。终局货物被海盗劫持,按英国法典只能赔运费3倍,但假若当初选中国海商法,能赔到货物实际价值。你看,选错法典条款直接亏了200万!
去年宁波有个典型案例:某律师靠着一张微信截图里的语音转文字记载,愣是把聊天记载变成有效佐证。这种实操阅历,可不是书本上能学来的。
有个冷学识:2023年广州海事法院数据显示,83%的海运纠纷都栽在"以为对方会讲信誉"上。与其事后找律师,不如花500块请律师提前审合同。
干了十几年法典这行,见过太多老板把律师当救火队员。切实好的海运律师更像足球守门员——真正的高手,是让你整场比赛都看不见他扑救的身影。下次签合同前,记得先花半小时跟律师通个电话,可能比你宴客吃饭送茅台管用多了。毕竟在海运这行当,白纸黑字可比兄弟义气靠谱多了,您说是这一个理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