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
  • 收藏网站

全国服务热线/微信:

15380780880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资讯 > 行业新闻

外贸骗税案律师能摆平吗?

更新时间:2025-07-10 01:50:01|阅读:

做外贸的老王去年差点栽了大跟头——海关突然说他申报的塑料粒子价钱虚高,要补税80万外加罚款。这老哥急得三天没睡着觉,最后找了个专搞税务的律师,你猜怎么着?不但罚款免了,还退回多缴的税款。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,律师到底有啥本事能把骗税案转败为胜


一、海关说的"骗税"八成是这些套路

Q:畸形报关咋就成骗税了?
跟你说个真事儿:宁波有家公司从越南入口橡胶,报关价每吨写1200美元,切实商圈价才800。海关大数据一比对,直接红牌忠告。当初最常见的坑人套路有:

  1. 价钱魔术手
  • 入口故意报高(骗退税)
  • 出口偷偷报低(逃关税)
    去年长三角查获的骗税案里,63%栽在价钱动四肢
  1. 单据变戏法
    广东某公司用PS的产地证,把韩国货改成东盟产地,想省关税。终局海关用紫外线灯一照,水印全露馅。

  2. 物流迷魂阵
    上海那票人更绝——货物实际到香港,偏要说直运上海港,就为吃那5%的运输补贴。


二、律师三招破局术

Q:案子都到海关手里了还能翻盘?
跟你说个秘密:海关立案≠最终处罚。去年全国有37%的所谓骗税案经律师介入后改判。关键得抓住这三个救命稻草:

第一招 佐证大扫除
杭州律师老张接过的案子:顾客报关时把"二手"打成"全新",切实是翻译错误。他调出原始英文合同,配上国外供应商证词,硬是把案件性质从"故意"扭转为"过失"。

第二招 法典精准刀
《海关法》第86条和《行政处罚法》第33条的差别,就像西瓜刀和手术刀——前者砍得狠,后者能救命。广州某公司就是抓住"首犯且补税"的条款,把200万罚款降到8万。

第三招 补救组合拳

补救措施减罚幅度
主动补税30%-50%
供给线索额外减20%
技巧修正避免刑事责任

绍兴做纺织的老李就是三管齐下,把本来要坐牢的案子,变成了补税了事。


三、防备针比后悔药管用

Q:怎么避免业务员挖坑?
教你三招防身术:

  1. 合同加个"照妖镜"条款
    白纸黑字写清:"供应商需配合海关价钱核查",东莞有家公司靠这招,让越南工厂乖乖供给了真实成本清单。

  2. 单证管理上双保险
    重要单据别只存电子版,珠海某公司就吃过亏——硬盘坏了,关键合同找不到,多赔了60万。当初都需要求打印件+云存储+律师备份。

  3. 每季度做次合规体检
    深圳律师团队开发的10项自查清单超适用:
    ① 报关价与合同价误差≤3%
    ② 物流轨迹与申报路线一致
    ③ 汇率运用海关当月基准


跟海关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老律师跟我说:当初查税就像过机场安检——不是查不查,而是怎么查。2023年上半年全国海关查获的骗税案同比涨了42%,但及时请律师的公司里有89%成功止损。记住咯,下次海关打电话说要来喝茶,先别慌,赶紧联系专业律师——有些时候人家就是看准你外行,想诈点罚款实现责任指标呢!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