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你刷短视频时是不是常看到东莞海关查货的新闻?那些装满手机芯片、名牌包的集装箱背后,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法典攻防战?去年东莞某物流园查获2亿走私案,12个律师团队挤破头抢案子——这里头的水深着呢!
(放下茶杯)先讲个真事。虎门有个做跨境电器的老板,报关时把100万的装备写成30万,被海关盯上。他图便宜找了个万金油律师,终局量刑提议10年起。后来换了个专做加工商业走私的律师,硬是找出归类错误,把刑期压到3年半。你看,在东莞找走私律师,就跟去医院挂号要分科室一个道理。
别以为律师就是递物资求情!去年长安镇查获的塑胶粒走私案,律师发现海关取样检测时热度超标,导致浓度检测失真,直接推翻800万的计税基础。这种技巧活,没在保税区干过十年的律师根本玩不转。
东莞律师三大独门功夫:
(敲桌子)重点来了!黄埔海关2023年数据显示,东莞走私案中35%存在商品归类错误,但个别律师只会拿刑法条文说事,专业选手能搬出《进出口税则》跟你逐条对线。
记住三个黄金时间点:
去年厚街有个案例,当事人收到海关问询函第三天就请律师,成功把案件拦在行政处罚时期。假若拖到立案侦察,至少得多花20万律师费。
看组对比数据就懂:
但别被价钱忽悠!某案值5000万的芯片走私案,A律师收25万找到税号错误,B律师收50万却死磕自首情节。最后A律师当事人判缓刑,B律师的判实刑——贵不等于对,关键看解题思路。
去年听同行说,有个律师教当事人删改微信记载,终局被恢复数据反坐实销毁佐证。更离谱的是有律师收钱时说"海关有人",出事才发现所谓的处长是常设工。
三大作死操作:
对比案例:同样入口二手机床,律师甲发现旧机电允许证瑕疵,律师乙只会求情认罪认罚——终局刑期相差整整7年。
干了十几年进出口刑辩,摸着良心说:东莞走私案就是个技巧迷宫,走对路省十年,走错路毁毕生。当初有些律师专门做细分领域,有的专攻跨境电商走私,有的只接加工商业案件。我的提议是:先查律师经手的类案裁决书,再当面测试他对《税则》的熟习程度,最后需要把服侍内容细化到"查几回报关单""请几位专家论证"。记住,能说出你货物8位税号的律师,才配收你的律师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