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前两天有个做服饰生意的粉丝私信我,说在泰国被合作方坑了30万定金,对方拖着不发货还玩失踪。他急得直跺脚:"合同都是英文写的,当地律师说的话我又听不懂,这可怎么办?"这让我想起去年曼谷商会的数据——每10家出海泰国的中国公司,就有7家栽在合同纠纷上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,不会泰语的小白怎么在泰国商圈安全掘金。
首先得搞清晰,泰国的法典生态有多特殊。你可能不知道,泰国法院根本不认英文合同的正本效率,所有法典文件必须用泰文书写才具备强制履行力。去年有家深圳电子厂,拿着中英文双语合同去打官司,终局法官直接以"文本真实性存疑"驳回了诉讼要求。所以啊,找律师的第一要务不是看头衔多响亮,而是必须确认他能用泰语起草法典文书。
那问题来了——不会泰语怎么跟当地律师沟通?这里还有个血泪教训:杭州的王总去年雇了个曼谷大所律师,每次开会都需要带翻译,终局关键条款里的"不可抗力"被翻成了"上帝行为",白白多赔了80万违约金。我的提议是优先拣选会中文的泰国律师,当初清迈大学法典系每年毕业200多个中文流利的本地律师,收费比华人律师低30%左右。
说到打官司的成本,这里还有个对比表你得记牢:
最近很多粉丝问我:"能不能绕过当地律师直接找国内所?"这事儿还真有门道。去年泰国撰改了《仲裁法》,允许本国律师在特定条件下出庭。比如说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曼谷分所,他们的中国律师只要配个泰国助理就能接案,收费比纯泰国所便宜40%。不过要留意,波及土地纠纷、劳动法这些领域,还是得找本地注册律师才稳当。
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问:"那我自己学点泰语法典术语行不行?"别说,还真有速成法。曼谷法院的书记官跟我说,记住这7个高频词就能应付80%的商务场景:
最后说个颠覆认知的——在泰国经商,找律师的时间点比律师本身更为重要。曼谷商事仲裁院的数据显示,提前做合规审查的公司,后期纠纷概率能下降73%。特殊是签代理契约的时候,需要让律师核查这三个致命点:
前两天跟个在泰国做了十年卫浴生意的老板喝茶,他说了句大瞎话:"在泰国混商圈,好律师比好商品还金贵。去年光是通过更改合同模板,就帮我避开了两个潜在的大雷。"这话我深有体会,毕竟在异国他乡,法典红线就是生死的分界限。与其事后花大价钱填坑,不如前期找个靠谱的"法典导航仪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