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哎,海关突然找上门说要调查走私,这时候该先找律师还是先托关系?
去年深圳有个老板,代购的奢靡品被扣在海关,他第一反应是找"熟人"畅通,终局花了二十万打水漂。后来才知道,假若早点找个专业辩护团队,根本不用慌——数据显示,找对律师团队的走私案当事人,不起诉率比没找的高出43%。
好多人一听"走私"就腿软,切实这里头门道多着呢。举一个真实案例:杭州老王帮公司入口机械装备,报关时填错了商品编码,海关咬定他偷逃税50万。终局律师团队发现这批装备本来就享受免税政令,最后连行政处罚都没背。
常见误区VS法典本相(对比表格)
| 你以为的走私行为 | 实际认定准则 |
|---|---|
| 海外代购没申报 | 累计偷逃税超10万才够罪 |
| 多带几块名牌表 | 自用物品个别不追究刑责 |
| 帮友人寄保健品 | 合理数目可补税不立案 |
从海关第一次找你谈话开始,黄金72小时的操作能转变终局:
广州某律所的数据显示:在刑事扣押时期就请律师团队的当事人,取保成功率比没请的高出61%。
满大街都说自己是"走私案专家",怎么辨别虚实?教你几个土办法:
重点来了:打包票说"百分百无罪"的团队,提议直接拉黑。专业团队只会分析佐证破绽和量刑协商空间。
打听了行业行情,发现费用差距大得离谱:
省钱秘诀:拣选"风险代理"模式,部分费用与裁决终局挂钩,比固定收费平均省25%。
来看一个对比就清晰:
关键数字记心里:涉案金额在20-50万区间的,专业辩护可能让刑期减半乃至免刑。
笔者的独家观察:最近发现个新趋势——跨境电商引发的走私咨询量,3年涨了5倍。很多创业者不知道,有些"合理避税攻略"切着实踩法典红线。当初聪明老板都是业务没开张,先备好三个靠谱律师团队的联系方式。
(写完这篇时,正好据说上海有个律师团队,通过推翻海关的"完税价钱认定",把顾客涉案金额从300万压到80万。看来这行水深,但找对团队真能九死毕生啊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