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"清晨三点被海关缉私局敲门时,你以为自己只是帮友人代购了几块腕表?"这是我上周接到的第6个咨询电话的终场白。当事人直到被带上手铐,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面临十年以上刑期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,走私罪这潭浑水到底该怎么趟。
前几天有个做跨境电商的老板找我,说他们公司给日本代购的保温杯被海关扣了。我一看报关单就冒冷汗——申报价钱写着"1000日元",实际售价却是39800日元。这可不是简略的"申报失误",偷逃税额超过50万就得吃牢饭。
走私罪的门槛低到吓人:
有个案例特殊典型:老王在越南买了20箱芒果干,想着给亲戚友人分分。终局海关一查,货值超5万还没报关,直接立案侦察。当初他肠子都悔青了:"早知这样,我情愿多交十倍税款!"
去年我代理的某奢靡品走私案,海关认定偷逃税2000万,最后硬是砍到800万。怎么做到的?这就得说说走私辩护的三大核心战场:
从被刑拘到检察院批捕,这37天是翻盘关键期。有个做红木家具的顾客,咱们抢在第30天提交了关键佐证——证实他确实不知道木材属于濒危物种。最后成功取保,当初公司照常运行。
必做三件事:
海关核税不是铁板一块!上个月刚有个案子,缉私局按商圈价盘算入口腕表税额。咱们搬出瑞士厂家的出厂价单据,硬是把核税基数压下来60%。
常见争议点:
去年深圳的冻品走私案,12个被告里有8个被认定从犯。有个货车司机本来可能判10年,咱们抓住"只是按趟收费,不知货物详情"这点,最终判了缓刑。
最近有个当事人花20万请了"关系律师",终局休庭才发现律师连《海关稽察条例》都没翻过。选律师得看三块试金石:
避雷指南:
有个血淋淋的教训:某公司老板轻信"能搞定海关"的律师,终局错过取证黄金期,多赔了300万罚金。后来换的律师,靠比对五年报关记载找到冲破口,这才挽回部分损失。
从业十五年,我发现80%的走私案都是"不懂法"惹的祸。有个做平行入口车的顾客,直到被抓都不知道"中规车"和"美规车"报关手续不一样。当初他逢人就念叨:"找个海关律师做顾问,比买保险划算!"
三个冷学识:
上周刚结案的化妆品走私案就很有意思。当事人以为走私金额按成本价算,切实海关是按商圈零售价盘算。幸好咱们找到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,证实实际售价只有海关认定的三分之一。
看着更加多创业者栽在走私坑里,我总不由得唠叨几句:
有个做珠宝生意的顾客让我印象深入。他们构建了一套"三查"机制:查报关文件、查物流轨迹、查资金流向。三年拦下5起潜在风险,省下的律师费都够买套学区房了。
说到底,走私辩护就像走钢丝——既要懂法典条文,又要熟习海关实务,还得会跟办案机关打交道。记住,真摊上事了,找对律师可能比找市长管用。毕竟在法庭上,佐证和法典才算是硬通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