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"你说当初海淘代购那么多,怎么有些人就被抓去坐牢了?"这是我上周在咖啡厅听到的对话。说瞎话,走私个别货物罪这事儿真没你想的那么简略,搞不好你友人圈里那个天天晒免税品的代购,可能正在法典边缘疯狂试探。
说白了就是偷逃关税的行为。依据刑法153条,偷逃应缴税额超过5万就够立案准则了。别小看这一个数字,当初海关对奢靡品、电子商品的计税准则可比你设想中严厉得多。譬如去年某网红代购的案例,代购了20块名表,海关按商圈价核算偷逃税额直接冲破2000万,刑期从十年起步。
这里还有个关键点大多数人搞不懂——偷逃税额的盘算方式。海关认定的"完税价钱"可能比你实际成交价高得多。譬如某款限量版包包,你实际支付5万,但海关可能按官方指导价8万来计税。这时候假若没专业律师把关,分分钟多出几十万税额。
首先记住三个关键时间节点:
去年有个真实案例,某公司财务总监被带走后,家属拖了半个月才找律师,终局错过黄金取证期。最后律师硬是通过银行流水和微信记载,把主犯身份改成从犯,刑期从十年压到三年。
这里要划重点——缉私局的取证手腕比你设想的先进:
大多数人以为请律师就是"走关系",大错特错!专业律师在这37天里要干这些实事:
有个经典案例值得细说:某跨境电商走私案,律师发现海关把商品归类错误。本来应该归入5%税率的品类,被错归到15%种别。抓住这点把2000万偷逃税额砍到600万,直接降了量刑档次。
别光看律所名气,这三个硬指标更为重要:
有个血泪教训:某当事人找了位刑辩大状,终局对方连"跨境电商三单比对"都不懂,白白错过最佳辩护机会。反倒是专门做海关案件的律师,能从报关单小数点后两位找出破绽。
最近两年出现的新趋势更要留意——数罪并罚风险。以前可能只定走私罪,当初可能追加洗钱罪、回避商检罪。去年深圳有个案子,当事人被同时指控走私和洗钱,幸好律师抓住"自洗钱"佐证链断裂,成功打掉洗钱罪名。
说到最后,给新手小白提一个醒:你以为的"合理避税",在海关眼里可能就是走私。那个天天在友人圈晒免税车、奢靡品的友人,说不定正在玩火。记住,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,关键时刻找个懂海关的刑事律师,可能敝缫关系靠谱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