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跨国空运变海鲜泡面咋办?
那批挪威三文鱼在浦东机场转运时,谁都没想到会跟电子元件混装。货舱热度失控导致鱼货解冻,价值千万的电路板泡在腥水里。史律师团队接到委托时,第一件事不是翻公约条文,而是冲去机场冷库测量货盘间距——蒙特利尔公约第18条规定的承运人责任,关键看货物堆放是不是符合行业准则。最后测量终局显示货架距离少3厘米,就这指甲盖长短的差距,让航空公司赔了七成损失。
公约索赔有时效玄机?
去年那票孟加拉国草药被海关扣下,货主拖到第20个月才找律师。史律师翻出公约第35条,指着"两年诉讼时效"的条款直拍大腿——切实从货物应到达日算起,最后三天硬是凑齐索赔文件,卡着截止日递进法院。这里还有个门道:跨国运输的时差能偷出24小时,团队专门有人盘算各国时区与法院工作时段的奥妙关系。
天价抵偿怎么砍价?
迪拜空运黄金丢失案看着吓人——货值八千万,按公约最高赔额每公斤19特殊提款权,折下来才赔三百来万。史律师团队另辟蹊径,举证托运人瞒报货物真实性质,援用公约第10条把抵偿基数拉高到实际价值。这招反杀让抵偿额翻了11倍,律所墙上那面"公约活用能手"锦旗就是这么来的。
公约破绽怎么钻?
处理新加坡锂电池自燃案时,航空公司咬死公约第18条不赔"固有缺陷"。史律师带着化工专家飞赴苏黎世,在IAEA测验室做出关键验证:同批次电池在准则温控下根本不会自燃。最后用公约第20条"承运人未只管理责任"成功破局,这案子后来被写进国际货运教科书。
电子运单暗藏杀机?
看似个别的电子提单,去年让史律师团队栽过跟头。巴黎时装周那批高定礼服污损案,就因运单备注栏有个手写体"易损"标注,被法院认定构成"特殊申明",抵偿额从每公斤17 SDR跳涨到实际损失。当初团队多了个规矩:审查运单必须用考古级别的像素级查验。
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最新数据显示,准确运用蒙特利尔公约的索赔成功率增强67%。有意思的是,史律师团队去年处理的公约案件中,有31%通过举证操作瑕疵冲破抵偿上限。据说他们办公室挂着寰球主要机场的货物操作流程图,连搬运工交接班的空档期都标得明清晰白——这大概就是专业选手的输赢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