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"集装箱门一开,海关缉私警的探照灯扫过来那刻,老李才清晰这票韩国化妆品要了他半条命。"在营口港保税区仓库,干了二十年走私辩护的迟国威律师点着烟跟我说。今儿咱们就掰扯掰扯,当营口港的集装箱遇上走私罪,这群律师是怎么在海关、法庭和公司之间玩转生死时速的。
冻柜里的救命三小时
去年鲅鱼圈查获的200吨俄罗斯冻虾案,当事人清晨三点打通律师电话。这时候得干三件事:
这招在去年大连湾冻鱼案里奏效了,律师发现海关把冰鲜鳕鱼错算成冻品计税,硬是把核税金额砍掉四成。
报关单上的生死线
营口某矿老板把德国激光切割机报成"金属加工器械",海关核价直接飙到600万。这时候得祭出三板斧:
去年自贸区有家公司靠这招,把应缴税款从200万压到47万,直接免了刑责。
法庭上的逆转三分钟
"你们律师就会抠字眼?"公诉人拍桌子质问的场景我见多了。这时候得甩出三个杀手锏:
去年站前区法院审的宝马配件案,律师当庭播放报关员被老板要挟的录音,直接把主犯从老板换成报关公司。
选律师的三大修罗场
在营口找走私律师,得躲开这些坑:
血淋淋的教训:去年某老板花20万请了个刑辩大状,终局休庭把"特许权运用费"说成"特殊服侍费",刑期直接翻倍。
防备比辩护更紧要
跟了这么多案子,最想跟营口老板们说一句切实话:
去年大石桥有家镁矿公司,靠每季度请律师做关务审计,硬是在海关稽察中全身而退。这世道,懂法的老板才算是真狠人!
(文中案例均源自公开裁判文书,涉案新闻已做脱敏处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