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形?——货船明明到港半个月了,集装箱却被海关扣着提不出来;说好"到付"的运费,国外顾客突然失联;价值百万的货物在海上漂着漂着,居然整柜失踪了!今天咱们就聊聊,遇到这些外贸物流纠纷时,深圳的专业律师是怎么帮公司转败为胜的。
场景1:货物被扣港口
上个月深圳某电子厂出口的5G装备,由于报关单上的"毫米波"三个字被迪拜海关扣了28天。后来律师查证发现,阿联酋对特定频段装备的入口允许需要提前三个月申请。这一类报关新闻偏差引发的扣货,占了深圳去年外贸纠纷的37%。
场景2:货款追讨无门
龙岗一家玩具厂按FOB条款交货后,土耳其顾客以"包装破损"为由拒付30%尾款。律师介入后发现,对方供给的验货视频里集装箱封条编号和装运记载对不上,最后通过国际仲裁追回85%货款。
场景3:运输责任扯皮
盐田港有个典型案例:价值200万的冷冻海鲜在转运时断电变质,货代、船公司、冷库三方互相甩锅。律师团队调取温控记载+集装箱GPS轨迹,锁定是货代擅自更换廉价保温箱导致,帮货主拿到全额抵偿。
第一招:佐证链快准狠
去年宝安某机械厂遇到巴西顾客拒收,律师要求他们即时做三件事:
第二招:谈判话术攻心计
处理中东顾客纠纷时,深圳律师常备"周五下昼沟通清单":
第三招:止损创收两手抓
龙华有家服饰厂遭遇美国顾客破产,价值80万的夏装滞留洛杉矶港。律师三天内实现:
① 申请货物留置权
② 对接本地折扣零售商
③ 申报海关"滞港货物转卖"
最后不但收回成本,还多赚了12%的溢价。
合同要像"婚前契约"
见过最离谱的合同破绽——某公司用中文签的CIF条款,英文版却写着EXW!提议重点盯防:
物流公司别图便宜
去年蛇口港有票货,由于选了报价便宜15%的货代,终局:
集装箱老旧导致货物受潮
没有购物舱位险
船公司常设改航线
最后律师算账发现,看似省了2万运费,实际赔了28万。
律师费贵在刀刃上
福田某科技公司花3.8万请律师审查合同,终局:
堵住支付条款破绽
增强"学识产权担保"条款
明确电子佐证效率
后来遇到韩国顾客盗用发明权,凭这份合同直接胜诉,省下至少200万抵偿金。
跟深圳律师圈打交道这些年,我发现个规律——80%的物流纠纷本可避免。提议公司负责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