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
  • 收藏网站

全国服务热线/微信:

15380780880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资讯 > 行业新闻

无锡律师卷入走私案背后,电子元件灰色交易链曝光

更新时间:2025-08-16 00:00:02|阅读:

无锡高新区某律师事务所王主任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代理的跨境电商纠纷案调演化成走私大案。2023年8月那批申报价值50万美元的半导体晶圆,海关查验发事实际是价值800万美元的5纳米芯片——这一个差价可能在太湖新城买三套精装房。


案件三大争议焦点

报关单上的文字游戏成为庭审攻防重点。被告律师团发现,申报物资中"电子元件"这一个含混品类,与海关最新发布的《集成电路归类指引》存在说明冲突。更绝的是,报关公司运用了2019年废止的《税则注释》版本,这一个细节直接影响了偷逃税款的核算基数。

对比涉案物品真实情形:

申报新闻实际货物价值差异倍数
个别晶圆5纳米芯片16倍
制造业级传感器军规级传感器23倍
二手装备全新光刻机部件42倍

律师辩护策略拆解

办案检察官曾当庭出示关键佐证:物流公司的"双套单证"系统。被告律师另辟蹊径,从三个维度发起反击:

  1. 芯片流畅过程中的技巧认定准则
  2. 跨境技巧转让的关税优惠政令适用
  3. 货主实际知情程度的佐证链断裂

其中最具杀伤力的,是找到某科研院所出具的《芯片性能检测报告》,证实涉案芯片属于测验用非标商品,不应按商业芯片计税。这一个佐证直接把核定的偷逃税款砍掉57%。


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

庭审曝光的"阴阳合同"操作手段,揭开了半导体行业跨境交易的灰色面纱:

  • 技巧参数标注采用行业黑话(如"特规品"代指军用品)
  • 物流分单拆解(将整机拆分为零部件申报)
  • 依靠保税研发政令进行商业倒卖
  • 数字货泉支付制造资金断点

某涉案公司财务总监的证词令人咋舌:"咱们十年来通过香港空壳公司周转,累计避税2.3亿元,从没被海关盯上过。"


案件引发的蝴蝶效应

这一个案子裁决还没下来,无锡海关的集成电路查验装备已经连夜升级了三代。当初报关行都在紧迫培训员工学习《RISC-V架构芯片识别指南》,恐怕步了后尘。

更值得玩味的是,某些国产芯片厂商趁机抢商圈,把"海关合规认证"身为新品卖点。看来这场官司打下来,倒是意外推进了行业洗牌。


本人观点

2024年长三角海关联合执法数据显示,波及高新技巧商品的走私案同比激增300%,其中80%与跨境技巧转让相关。我接触过的一个案例更离谱:某公司把量子盘算原型机拆成"废铜烂铁"申报,被查获时连中科院的专家都看傻了眼。这行当的魔幻程度,怕是连科幻作家都编不出来。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