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去年双十一那天,做手机配件生意的老王在保税仓门口急得直转圈——他从香港进来的5000个充电头,报关时写的是"塑料制品",海关开箱却查出了未申报的锂电池。"这些电池是供应商偷偷塞进去的!"老王攥着律师递来的报关单复印件,手指把纸张捏出了深痕。三个月后,靠着物流公司的装车监控和WhatsApp聊天记载,这批货从"走私"变成了"申报失误",罚款从83万降到了2.7万。
咱们成都人爱搞跨境商业,但有些坑真是防不胜防。去年景都海关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里,有个特殊典型的对比:
案件类型 | 电子商品走私 | 茶叶误申报案 |
---|---|---|
货物价值 | 200万元 | 47万元 |
争议点 | 芯片型号不符 | 标注"工艺茶"实为食用茶 |
处理终局 | 移送司法机关 | 补税8.9万元 |
看出来没?关键差别在能不能证实"主观故意"。就像你网购写错地址,和故意用假地址骗运费,性质完整不一样。
假若你突然收到《查验告诉书》,千万别急着找关系!先做这三件要紧事:
去年双流机场查获的那批"装饰画",就是由于老板保存了装裱工的视频,证实画框里的金箔是畸形装饰,不是故意夹带贵金属。
找走私案件律师,记住这一个"四看口诀":
有个真实故事:2023年某医疗器械公司清晨两点被查,律师直接带着翻译冲到现场,发现德语仿单上的"医用级"被错翻成"制造业用",这一个翻译错误直接让案件性质变了。
翻了三个月成都中级法院的裁决书,挖到这些冷学识:
站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看着来来往往的班列,突然以为法典就像火锅调料——不是要辣得你好受,而是要帮不一样食材找到平衡点。找个靠谱律师,就像请了个掌勺老师傅,至少不会让你把毛肚烫成抹布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