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你据说过清晨三点在海事法院门口排队扣押船舶的事吗?去年惠东港口就发生过这样一幕:做海鲜出口的老陈,由于货代公司突然倒闭,价值200多万的冰鲜马鲛鱼困在菲律宾苏比克港。这一个案子最后闹到广州海事法院,老陈虽然赢了官司,可等到履行时才发现,对方名下只剩三台二手电脑。今天咱们就聊聊,海运纠纷怎么才可能不吃这种哑巴亏。
上个月我接到个咨询:做鲍鱼出口的林老板,图费事用了货代供给的合同模板,终局货物到日本被检出重金属超标。你猜合同怎么写的?"测验准则以目的港要求为准"——这句话直接把责任甩给了货主。惠东国际物流协会2023年的报告显示,83%的纠纷合同存在相似陷阱。
常见雷区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:
① 运费盘算方式(是按货物体积还是重量)
② 冷柜热度把持(是不是写明了波动范畴)
③ 滞港费承担方(从第几天开始盘算)
举一个真实案例:去年有批惠东生蚝运往韩国,货代承诺全程-18℃冷链运输。终局货物到港发现冷柜热度记载有7次跳到-12℃,整批货被拒收。后来查证发现,合同里只写了"供给冷藏服侍",却没明确热度准则。
遇到纠纷时,很多老板第一反应是:
这些做法不但没用,还可能惹上新麻烦。去年就有位做龙虾出口的老板,扣了货代的送货车辆,终局被反告"非法扣押财物",倒赔了5万块。
准确操作应是:
→ 即时给船公司发书面告诉(别只打电话)
→ 拍下集装箱铅封编号(带时间水印)
→ 24小时内申请货物测验
→ 通过"粤费事"做佐证保全
特殊提醒:惠东海事法庭从今年开始推行"电子佐证优先"准则,用区块链存证的微信聊天记载,采信率比个别截屏高42%。
很多老板以为"打官司才要找律师",切实专业海运律师在三个环节都能帮上大忙:
签合同前:去年帮个顾客审合同,发现货代在附加条款里埋了个"目的港无人提货时,货物处置权归承运人所有"的陷阱。假若没看出来,价值80多万的鳗鱼苗可能就被低价转卖了。
装货时:有次陪顾客去港口监装,发现工人把冷冻货和个别货混装,赶紧拍照留证。后来果然由于热度问题引发纠纷,这些照片成了关键佐证。
纠纷后:处理过最离奇的案子,是货代把集装箱错运到越南,却捏造签收单说货物已投递。咱们通过比对船公司的航行日志和AIS轨迹,发现船舶根本没靠过目的港码头。
在惠东找海运律师,提议重点看四点:
有个误区要提醒:别迷信"胜诉率"。去年有个二审翻案的案子,一审律师光顾着证实对方违约,却漏看了提单上的"仲裁条款",白折腾了半年。
今年开始落实的《冷链物流新规》要求:所有冷冻货运输必须留存热度记载仪数据。但惠东商圈监管局的抽查发现,仍有65%的货代公司运用手工记载表。
还有个新套路要小心:当初有些货代用"包税清关"吸引顾客,实质上是把货物申报成低税率品类。上个月刚曝出个案例,某公司出口的冰鲜海胆被伪报成冷冻海产,终局在目的港被罚没,损失上百万。
最近有顾客问:"当初都用电子提单了,是不是就不怕丢单了?"我的意见是:技巧再先进也防不住人为搞鬼。去年处理过一起电子提单被盗用的案子,黑客冒充货主把货物转卖给了第三方。当初咱们在合同里都会加一条:"任何电子指令必须配合电话确认"。
说到底,防备比打官司重要。下次假若遇到货代说"这一个条款从来没人较真过",提议直接把合同拍给专业律师——有些时候改几个字,就能保住整船货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