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去年苏州某纺织厂和美国顾客签了500万美元订单,合同里写着"按国际准则包装"。终局货到洛杉矶港,对方拿着加州新版环保法规挑刺,硬是扣下18%尾款。你猜问题出在哪?合同里压根没写详细参照哪年的准则!这种案子,专业律师本可能提前堵住破绽。
冷学识:2024年涉外纠纷统计显示,61%争议源自条款含混。选错律师,相当于给骗子送钱还帮人数钞票。
圈套类型 | 常见话术 | 受害者画像 | 经典案例 |
---|---|---|---|
考核订单圈套 | "老板已收定金,来华考核需垫付" | 急于开拓商圈的中小公司 | 网页5英国采购经理捏造行程单骗走3300元 |
假水单圈套 | "款已打,水单见附件" | 阅历不足的新手业务员 | 网页3某公司因轻信假汇款截图损失180万 |
认证费陷阱 | "先垫检测费,成交后返还" | 专注东南亚商圈的外贸公司 | 网页8尼日利亚顾客用虚伪ANVISA认证骗款 |
双簧戏码 | "我司采购量大,推举坚固供应商" | 缺少稳固货源的外贸中间商 | 网页4山东公司被假采购商+假供货商套走50万 |
钓鱼邮件 | "账号已变更,请打款至新账户" | 运用公司邮箱的跨境卖家 | 网页5某跨境电商因未电话确认损失200万 |
个人意见:骗子最爱抓三大人性弱点——贪便宜、怕麻烦、爱体面。就像网页5提到的"低开发票"圈套,表面帮顾客省税,实则把自己送进法典火坑。
第一招:查证要较真
第二招:看破话术套路
第三招:合同要抠细节
血泪教训:网页4提到的义乌某公司,坚持"三查三不付"准则(查资格、查案例、查到账;不付垫资、不付佣金、不付加急费),三年避开7次圈套。
当初找律师得问三个新问题:
像网页5提到的动态合规监控,已经帮长三角公司避免上亿损失。这就好比给跨境生意装上GPS+保险杠,翻车概率直降70%。
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:外贸圈有句老话——"宁肯少接十单,不可错信一人"。下次收到"天降大单"时,不妨先打开全国律师新闻公示平台查一查。毕竟,找律师就像买螃蟹,光看捆绳英俊不行,得掰开看一看有没有真材实料。记住啊,防备的成本永远比补救便宜,这道理跟买保险一个样!